Lightly Logo
返回按钮
返回博客

增量编译技术在Lightly中的实践

2022-06-23

背景

在产品研发周期中,编写代码、编译、调试占据了工程师们绝大部分的时间,在默认情况下,更新小部分的代码,就需要触发一次全量编译,这个过程耗时大概为分钟级别,导致每次调试的反馈周期会相对较长,影响开发效率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Lightly 团队进行了很多探索与尝试,引进了增量编译技术,旨在缩短编译时间,提升开发效率。

架构设计

鉴于Lightly是一支持全语言的IDE,我们认为设计一个增量编译系统需满足以下条件:

  • 通用性 : 能够接受各类文件类型的源代码变更,并进行结构化处理
  • 扩展性 : 能够适配不同语言,不同框架,进行针对性的编译和构建

为满足以上条件,我们将增量编译系统设计为以下模块: 增量编译系统设计 如上图所示,系统整体分成3个部分:

  • 监听模块 : 负责监听源程序中文件的变化,新增、修改、删除、重命名等。
  • 消息模块 : 负责将变更的内容结构化为消息,并根据已知类型进行分类打标,作为下游编译模块消费时的依据,同时,消息系统作为传输队列,本身需要具备持久化的特性。
  • 编译模块 : 该模块由各类具体的语言模块构成,通过消息系统的数据作为输入,将变更的内容做针对性的编译和构建,输出产出物。

下面是整体运行的流程图,描述了从代码修改到完成编译的整个过程: 编译流程图 以Java工程为例,从整个流程出发,内部流程如下:

  • 监听到 Java 源代码变化之后,首先我们会将这个变化的文件打标,放入消息队列
  • 将文件编译所依赖的信息进行收集,包含maven所有依赖的路径,以及相关环境变量和运行时参数
  • 将变更的文件进行编译,得到产出物,即class文件

运行编译产出物

由于我们把需要的文件已经编译完成,那接下来只需要将制品加载即可看到最终效果: 运行编译流程图

Lightly使用体验

前面的部分详细描述了增量编译的具体实现,其中包含了很多复杂流程和内容,但是对用户来说,使用过程是透明的,我们在 Lightly 上只需要一键触发就可以在1秒内完成整个编译打包、运行流程,优化了原先 “修改代码、运行构建命令、启动” 的流程,具体介绍如下(以 Java 为例)

1.用户编码完之后, 只需点击右上角 RUN 按钮, 即可查看输出: Lightly在线编译
2.用户再次编码完之后,再次点击右上角 RUN 按钮,结果如下: Lightly在线编译结果

展望

未来,Lightly团队将继续围绕更智能化的轻量级IDE迭代更多功能,为开发者带来更好的体验,并期待后续更多的开发者可以参与共建。 更多功能支持可以查看Lightly开发里程碑-用户需求反馈 (teamcode.com)